-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,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以富贵而下人,何人不尊?以富贵而爱人,何人不亲? 出自 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
-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 出自 《老子·德经·第八十一章》
- 披发入山,駴駴为野人。 出自 《陶庵梦忆序》
- 俗语近于市,纤语近于娼,诨语近于优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接物类》
- 才有浅深,无有古今;文有伪真,无有故新。 出自 《论衡·卷二十九·案书篇》
-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虚者,心斋也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人间世》
- 大海洋萍,也有相逢之日 出自 《警世通言·卷十一》
- 福莫福于少事,祸莫祸于多心。 出自 《菜根谭·概论》
- 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 出自 《醒世恒言·卷十七》
- 有兼听之明,而无矜奋之容;有兼覆之厚,而无伐德之色。 出自 《荀子·正名》
-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,秀而不实者有矣夫。 出自 《论语·子罕篇》
- 合出封羊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
-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 出自 《论语十章》
- 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 出自 《礼记·曲礼上》
- 目贵明,耳贵聪,心贵智。 出自 《管子·九守》
- 皇天不负苦心人。 出自 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四十》
- 学之广在於不倦,不倦在於固志。 出自 《抱朴子·外篇·崇教》
- 道人善,即是善。人知之,愈思勉。 出自 《弟子规·泛爱众》
- 故约食为其难为也,然后为而灵王说之;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,即求以乡其上也。 出自 《墨子·兼爱下》
- 若要俏,添重孝。 出自 《警世通言·卷三十五》
- 高曾祖,父而身。身而子,子而孙。 出自 《三字经·全文》
- 根深则本固,基美则上宁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
- 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 出自 《孙子兵法·兵势篇》
-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,则弗知非,从而誉之,谓之义,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? 出自 《墨子·非攻》
- 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,在库言库,在朝言朝。 出自 《礼记·曲礼下》
- 不足于行者,说过;不足于信者,诚言。 出自 《荀子·大略》
- 先出于己者,亡所殆矣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知不知,上矣。过者之患,不知而自以为知。 出自 《吕氏春秋·论·似顺论》
- 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 出自 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- 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 出自 《左传·昭公·昭公八年》
- 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然须拜谒以尊亲者,礼义至重,不可失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用非其才,必难致治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七·崇儒学》
- 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;粝粢之食,藜藿之羹;冬日麑裘,夏日葛衣;虽监门之服养,不亏于此矣。 出自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- 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 出自 《荀子·儒效》
-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,踵见仲尼。 出自 《庄子·德充符》
- 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 出自 《战国策·赵四·赵太后新用事》
- 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 出自 《礼记·学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