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知不知,上矣。过者之患,不知而自以为知。 出自 《吕氏春秋·论·似顺论》
- 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 出自 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
- 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 出自 《左传·昭公·昭公八年》
- 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然须拜谒以尊亲者,礼义至重,不可失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用非其才,必难致治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七·崇儒学》
- 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;粝粢之食,藜藿之羹;冬日麑裘,夏日葛衣;虽监门之服养,不亏于此矣。 出自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- 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 出自 《荀子·儒效》
-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,踵见仲尼。 出自 《庄子·德充符》
- 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 出自 《战国策·赵四·赵太后新用事》
- 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 出自 《礼记·学记》
- 出行,经坰外,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,生生死死随人愿,便酸酸楚楚无人怨。 出自 《牡丹亭·第十二出·寻梦》
- 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,不尚艰难。 出自 《白居易传》
- 又南过中和、玉局二峰。 出自 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大理日记》
- 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三章》
- 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 出自 《官场现形记·第十五回》
- 尽得世间之常道,才堪论出世。 出自 《菜根谭·修身》
- 虎之与人异类,而媚养己者,顺也;故其杀之,逆也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。 出自 《明史·列传·卷三十七》
- 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 出自 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
- 宾者以告列子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
- 莫道君行早,更有早行人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贬江州司马。 出自 《白居易传》
- 知足者富。 出自 《老子·道经·第三十三章》
- 苛政猛于虎,壮士气如虹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四·鸟兽》
-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 出自 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
- 大知闲闲,小知閒閒。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宽人之恶者,化人之恶者也;激人之过者,甚人之过者也。 出自 《呻吟语·卷五·书集·治道》
-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,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出自 《荀子·大略》
- 疑今者察之古,不知来者视之往。 出自 《管子·形势解》
- 见晋兵部阵严整,又望八公山上草木,皆以为晋兵,顾谓融曰:此亦勍敌,何谓弱也!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刑者侀也,侀者成也,一成而不可变 出自 《礼记·王制》
- 共敌不如分敌,敌阳不如敌阴。 出自 《三十六计·围魏救赵》
- 强中更有强中手,莫向人前满自夸。 出自 《警世通言·卷三》
- 力寡而敌坚,则先其所易 出自 《旧唐书·列传·卷八十九》
- 话须通俗方传远,语必关风始动人。 出自 《警世通言·卷十二》
- 父兄教子弟,必正其身以率子,无庸徒事言词也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三则》
- 阴阳相照相盖 相治,四时相代相生相杀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则阳》
- 巧目利手,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。 出自 《管子·法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