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为人全无好处,欲邀福庆,从何得来?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一四则》
- 和平处事,勿矫俗以为高;正直居心,勿设机以为智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六五则》
- 颜子之不校,孟子之自反,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九则》
- 禄不患其不来,患禄来,而不能无愧其禄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四则》
- 谦似乎谄,然谦是虚心,谄是媚心;故处世贵谦,而不可谄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三则》
- 肯救人坑坎中,便是活菩萨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二八则》
- 与朋友交游,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,方能受益;对圣贤言语,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,才算读书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二则》
- 稳当话,却是平常话,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则》
- 人之足传,在有德,不在有位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九九则》
- 种田人,改习尘市生涯,定为败路;读书人,干与衙门词讼,便入下流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六十则》
- 守身不敢妄为,恐贻羞于父母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四则》
- 凡事谨守规模,必不大错;一生但足衣食,便称小康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三则》
- 一言足以召大祸,故古人守口如瓶,惟恐其覆坠也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八则》
- 草春荣而冬枯,至于极枯,则又生矣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六九则》
- 贫贱非辱,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一则》
- 人皆欲会说话,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七则》
- 不蹶于山,而蹶于垤,则细微宜防也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二则》
- 见世人可取者多,则德日进矣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六则》
- 气性不和平,则文章事功,俱无足取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十则》
- 教小儿宜严,严气足以平躁气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八则》
- 存科名之心者,未必有琴书之乐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二六则》
- 古今有为之士,皆不轻为之士,乡党好事之人,必非晓事之人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三七则》
- 古人忠孝,不离心头,今人忠孝,不离口头,此是何等志量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二三则》
- 无论习何等业,总不可有粗浮心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五则》
- 处事有何定凭,但求此心过得去;立业无论大小,总要此身做得来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九则》
- 处事要代人作想,读书须切己用功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则》
- 养心须淡泊,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九八则》
- 莫之大祸,起于须臾之不忍,不可不谨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六六则》
- 淡中交耐久,静里寿延长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一六则》
- 贫贱非辱,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;富贵非荣,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一则》
- 交朋友增体面,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四五则》
- 无执滞心,才是通方士;有做作气,便非本色人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八六则》
- 一味学吃亏,是处事良方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四则》
-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,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接物类》
- 涵养冲虚,便是身世学问。省除烦恼,何等心性安和!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存养类》
- 观天地生物气象,学圣贤克己工夫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学问类》
- 炎凉之态,富贵其于贫贱;嫉妒之心,骨肉其于外人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悖凶类》
- 只是心不放肆,便无过差。只是心不怠忽,便无逸志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存养类》
- 有作用者,器宇定是不凡。有智慧者,才情决然不露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存养类》
- 对愁人勿乐,对哭人勿笑,对失意人勿矜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接物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