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名无细而不闻,行无隐而不彰。 出自 《列女传·节义传·周主忠妾》
- 虚心听纳,用人不疑,岂非所谓贤主哉! 出自 《新五代史·本纪·周本纪第十二》
-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,习见恶则安于为恶。 出自 《新五代史·列传·杂传第三十九》
- 夙夜孜孜,惟欲清净,使天下无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仁义之道,守之而不失;俭约之志,终始而不渝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十·论慎终》
- 直辞正谏,论道佐时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所以共为治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帝王所欲者放逸,百姓所不欲者劳弊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六·论俭约》
- 君虽明哲,必藉股肱以致治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君臣鉴戒》
- 能安天下者,惟在用得贤才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择官》
- 凡营衣食,以不失时为本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八·论务农》
-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仁义》
- 抚之以仁义,示之以威信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仁义》
- 古之帝王为政,皆志尚清静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崇尚节俭,大布恩德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,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攻破乃降,战胜乃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谗邪者必受其福,忠正者莫保其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可爱非君,可畏非民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君心治,则照见下非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兵威不息,劳止未康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封建》
- 用得正人,为善者皆劝;误用恶人,不善者竞进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择官》
- 以石投水,千载一合,以水投石,无时不有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君臣鉴戒》
- 不信之言,无诚之令,为上则败德,为下则危身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诚信》
- 鉴形之美恶,必就于止水;鉴国之安危,必取于亡国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八·论刑法》
- 己之虽有,其状若无,己之虽实,其容若虚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六·论谦让》
- 有始有终,无为无欲,遇灾则极其忧勤,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十·论慎终》
- 若君自贤,臣不匡正,欲不危亡,不可得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君臣鉴戒》
- 若安天下,必须先正其身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惟贤惟德,可以服人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八十五回》
- 居其土而献其地,是不义也。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五十三回》
- 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三十一回》
- 几番不听忠臣谏,难免宫中受剑锋。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回》
- 上盈其志,下务其功;悠悠黄河,吾其济乎!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二十六回》
- 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二回》
- 招贤纳士,屈己待人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回》
- 良禽相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六十五回》
- 好谋无断,不足为虑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